首页 > 基层动态

中村镇“12345”工作法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屏障”

来源:山阳县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3-08-11 09:44:24

今年以来,山阳县中村镇立足抓早动快,实施“12345”工作法,全面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屏障”。

“一个理念”贯穿始终。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守牢不发生人员伤亡底线。

“两个强化”高位推动。一是强化思想认识。系统培训防汛减灾应对能力,及时传递每次汛情信息,及时提醒群众安全撤离,着力强化风险忧患意识,防止镇村干部、网格员思想麻痹、行动迟缓。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灵活运用防汛救灾“双2+5”模式,建立主要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村(社区)、镇村干部包户的“防抢撤”责任机制,全面夯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个到位”未雨绸缪。一是预案优化到位。结合镇情实际,修订完善了《中村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中村镇集镇度汛预案》和《中村镇重点区域“防抢撤”实施方案》,将全镇防汛重点区域涉及的1489户5143人划分为132个片区。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利用村广播、标语、微信群、大喇叭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汛知识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灾、主动防灾、科学防灾意识和水平。累计推送各类信息48条,发放宣传资料4600余份。三是物资保障到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联系应急机械17台,调试卫星电话19部,储备铁丝5吨、砂石5000立方、防汛编织袋4000个、雨衣210套、强光手电筒190个、发电机17台、水泵10个等防汛物资。

“四种能力”筑牢防线。一是提升调度指挥能力。组建中村镇防汛救灾指挥部,进一步明晰镇村组户之间应对重大汛情灾情工作的坐镇指挥与靠前指挥关系,不断完善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对能力,让防汛指挥更加有力有序,确保指挥调度精准高效。二是提升汛情预判能力。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强化汛情会商研判,对有可能成灾、受灾的强降雨过程,立即进入警戒状态,通过全面准确的防洪形势判断,增强科学精准防洪减灾的针对性与指导性。三提升值班值守能力。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常态化值班值守制度,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及时调度各村(社)降雨情况,精准掌握水雨情、汛情,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确保汛期信息传递、指挥调度高效有序开展。四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组织开展全镇防汛应急实战演练1次、村(社)16次,把演变为练,把准备变为常备,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科学防灾、应急处突的能力和实战水平。

“五个主动”防患未然。一是打好隐患消除主动战。全面梳理全镇防汛风险隐患排查的重点环节和重要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堵住漏洞、消除盲区。累计排查重点区域134处,清理河道淤泥760米,修复损毁河堤440米,拆除河道高速施工建筑5处。二是打好关键部位主动战。立足“巡、检、防”,对地质灾害点、尾矿库、沿河沿路、学校企业、镇区低洼地带等区域作为防汛关键和重点,逐一细化防汛应急措施,落实24小时巡逻巡查报告制度,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三是打好抢险救援主动战。以基干民兵为骨干,抽调300余人组建镇村防汛常备队、抢险队和后备队,突出防汛抢险实战需要,并在日常加强培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四是打好监测预警主动战。加强雨情汛情监测频次和范围,重点强化3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9个尾矿库和17处险工险段的监测预警,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同时加强巡堤查险,对居住在危险区的群众,果断组织撤离。五是打好转移安置主动战。结合片区大小、位置和人数,合理制定撤离路线,科学设立安置点41个,同时进一步制定细化安置点管理制度,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物资供给,充分做好转移避险各项准备,确保转移有序、安置合理。


微信